"> ">

威海统计信息网欢迎您!

站内搜索:

|

设为主页

|

加入收藏

|

当前位置:
首页 >> 统计调研
?

统计调研

    1-4月份威海经济运行态势基本稳定

    发布日期:2018-05-22 14:27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 字号:[ ]


    今年以来,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,全市上下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,按照产业强市、工业带动、突破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1-4月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,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
    一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(一)从发展趋势看,增长态势持续稳定

    今年全市经济延续了上年以来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。一季度,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.0%,增速与年度预期目标(8%左右)持平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.3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首位,位次较上年同期提前2位。虽然1-4月涉及GDP核算的24项基础指标在经过一季度的高速增长后呈现回落调整态势,但总的来看,全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依然较强。

    (二)从产业发展看,工业支撑作用明显

    一是农业实现稳定增长。一季度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5.11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增长2.2%。其中,渔业增加值16.55亿元,占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的65.9%,是全市大农业的支柱产业。1-4月,全市水产品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,水产品总产量达64.40万吨,其中海水养殖产量37.40万吨,占水产品总产量的58.1%。在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的同时,全市加快推进农业“新六产”发展,努力延伸农业产业链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一季度,全市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增长9.4%,高于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7.2个百分点。

    二是工业支撑作用明显。1-4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.8%,增速高于年度预期目标(7.5%左右)0.3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.5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4位。支柱产业拉动明显,全市增加值总量排前三位的重点行业中,农副食品加工业,医药制造业,计算机、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.4%,10.7%,11.4%,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.6、2.9、3.6个百分点;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4.8%,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.7%,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5.4个百分点。

    三是服务业拉动力增强。一季度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.7%,增速低于年度预期目标(9%左右)0.3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2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3位。虽然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全年下降0.9个百分点,但仍高于GDP增速0.7个百分点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.9%,同比提高0.8个百分点,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.6%,比第二产业高出8.1个百分点,拉动全市GDP增长4.3个百分点。

    (三)从市场需求看,有效需求增长趋缓

   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。1-4月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.1%,增速低于年度预期目标(8.5%左右)0.4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.6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5位。从产业看,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2.8%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.3%,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.7%。分领域看,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高增速,分别增长23.9%和51.8%;工业投资平稳增长,增长8.0%;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,分别下降9.8%和5.0%。

    二是消费市场平稳增长。一季度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5%,增速与年度预期目标(10.5%左右)持平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.7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2位。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.5%,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.2%,城乡市场社零增长速度差距较上年同期缩小0.2个百分点。1-4月,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.7%,增速同比下降0.1个百分点,呈现稳中趋缓态势。

    三是对外贸易持续负增长。1-4月,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27.1亿元,下降6.8%,其中出口284.1亿元,增长6.9%;进口143亿元,下降25.7%,外贸进口压力依然较大。1-4月,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项目53个,合同外资29.2亿元,增长8.2%;实际到账外资28.4亿元,增长7.6%,增速高于年度预期目标(5%以上)2.6个百分点,保持稳定增长态势。

    (四)从质量效益看,提质增效成效显著

    一是财税收入质量持续提高。1-4月,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.81亿元,增长9.1%,增速高于年度预期目标(9%左右)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税收收入84.14亿元,增长14.0%,增速快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4.9个百分点;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.3%,这是自2016年6月以来最高值。分税种看,全市主体税种收入(增值税、营业税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四税)实现37.17亿元,增长26.1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5.5%,同比提高4.8个百分点。

    二是企业效益稳步增长。初步统计,1-4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良好,产品销售率达98.9%,同比提高0.1个百分点;实现利润114.32亿元,增长7.5%;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3.97亿元,增长7.6%;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.6%,工业企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。

    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。一季度,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57元,增长8.6%,列全省第6位。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46元,增长8.0%,增速低于年度预期目标(8.5%左右)0.5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5位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1元,增长7.7%,增速低于年度预期目标(8.5%左右)0.8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15位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的同时,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,一季度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.86,较上年全年下降0.39。

    四是消费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。1-4月,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.4%,涨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.2个百分点,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(3%左右)以内,位列全省第7位。消费八大项中,衣着类和医疗保健类涨幅最大,分别上涨8.8%和3.5%,分别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.76和0.28个百分点。

    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    (一)部分指标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压力很大

    从目前掌握数据来看,低于年度预期目标的指标有: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,这些指标的运行值分别低于年度预期目标0.5、0.8、0.4和0.3个百分点,要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压力较大。另外,外贸进出口持续负增长,受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,年内实现稳定增长难度也相对较大。

    (二)主要先行指标增速放缓

    1-4月份,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6.4%,增速较一季度下降1.7个百分点,位列全省第12位,较一季度下降6个位次;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上涨2.6%,涨幅较一季度收窄0.3个百分点,市场需求有待改善;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.7%,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.4个百分点,其主要原因是受房地产市场火爆影响,房地产贷款拉动全市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.2%,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.0个百分点,而真正用于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外币短期贷款余额较年初仅增长3.2%,增速较一季度下降0.1个百分点。

    (三)实体经济运行困难

    一是企业成本居高不下。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,人工成本和各项费用增长较快,以及环保、安全等方面的硬性要求,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。初步统计,1-4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三项费用合计161.39亿元,增长16.1%,其中销售费用增长16.5%,财务费用增长20.7%,管理费用增长14.5%。

    二是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同步扩大。1-4月,全市列统的103种工业产品产量保持正增长的仅有64.1%,仍有35.9%产品产量处于下降区间,企业生产情况不容乐观,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同步扩大。1-4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达259家,增长17.7%;亏损面为14%,较上年同期扩大2.1个百分点;亏损额为13.15亿元,增长32.5%;户均亏损额达到71.3万元。

    三是企业投资意愿减弱。1-4月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、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总额达737.42亿元,增长11%,占流动资金比重达32.4%;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17.9天,同比增加0.7天,企业资金周转期延长,企业资金吃紧,经营压力加大,企业投资意愿减弱。1-4月,全市制造业投资下降9.8%,增速较一季度下降12.7个百分点。

    三、工作建议

    下一步,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,推动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,确保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。

    一是强化督导检查,夯实经济发展责任。加强组织领导,研判经济形势,找准主要问题,抓住主要矛盾,紧盯发展短板,对完成年度预期目标压力较大的指标高度重视、科学分析、分类指导,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加强督查督办,切实发挥职能部门职责,对重点工作、重点项目开展督促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通报、督促整改,用政策红利换取企业发展动力,促进实体经济回暖向好,稳住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良好势头。

    二是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。认真落实执行好国家降税减费的各项政策,进一步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为微观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着力利用市场化手段,优化要素资源配置,吸引人才、资金、创新等资源向先进制造业、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聚。努力完善产学研、产业链上下游、企业与市场之间等领域沟通对接平台,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。

    三是强力推进有效投入平稳增长。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,推进各区市重点在东部滨海新城、五大重点产业园区、七大千亿产业集群等方面加强精准招商,创新资源配置、财政资金使用,努力争取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试点。合理推进民生领域、基础设施领域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项目投入,积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,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,增强人民的获得感、满足感。





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?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